食品醫藥行業
1960-1980年:初步的機械化食品工業生產
近20年間,我國食品加工產業從開始起步到不斷發展,除了食品加工廠仍處在半機械半手工狀態之外,全國各地已經陸陸續續地建起了一大批面粉、大米、食用油加工廠,實現了初步的機械化工業生產;與此同時,食品機械工業也實現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機械工業門類。
在此基礎上,國產食品機械大量補充,基本滿足了國內食品工業發展的需求,也為此階段實現食品供應鏈平臺工業化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食品標準、食品安全等很少被提起。
1980-2000開始邁向機械化、自動化時代
由于改革開放的開啟,外資不斷涌入,外商獨資、合資等形式的食品加工企業數量攀升。這些企業將先進的食品生產工藝技術和大量先進的食品機械引進國內。
在此推動下,全國開始第一輪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工程,食品工業開始邁向機械化和自動化時代,這為后來迅速增加食品種類,擴大食品生產規模奠定了關鍵基礎。但是,我國食品工業受經濟結構調整影響和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曾出現短暫停滯。
2000-至今不斷對接國際食品業界
2000年至今,我國的食品工業繼續闊步向前。在消費理念上,由于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影響,特別是在國家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外部因素推動下,食品安全意識普遍增強;在技術上,不僅食品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高,硬件設施、工藝流程、產品質控的整體水平也迅速提高,與發達國家食品工業的差距顯著縮小。截至2020年底,全國規模以上食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已突破15萬億元,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
食品產業鏈概況
現代食品加工產業鏈通常是指由農業的種(養)業、捕撈業、飼養業、食品加工、制造業、餐飲業等所組成的農業生產-食品工業-流通體系。